发新话题
打印

学书稚语

学书稚语

学  书  稚  语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自  序)
     我一个人走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饿了,摘几个野果;渴了,喝几口山泉;实在走不动了,我找到了一根拐棍,
     野果是我的哲学,山泉是我的文学,拐棍就是我的书与画了。。。。。。

    一、书与法


1 书与法,不是同一个概念。
           
书为文。文以载道。
      法为路径,为方法,为办法,为法则。
      书为心歌,为魂舞。

      法为开山的斧,破浪的橹;

      播种的犁,奋蹄的鞭。

      书为学识,为胸怀,为独立的审美意识。
      法为谋篇,为布局,为振腕,为运笔。

2至人学书,修心治学为上。
      俗人学书,习墨挥毫为上。
      有学识,有人品,有独立的审美意识而无独特的书写法度为有书无法;
      有老到的书写法度而无学识,无人品,无独立的审美意识为有法无书。

3高书悦心,中书悦目,低书悦在一瞬。
      高法在胸,中法在势,低法在指与腕

    二、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

1美分三种。一为自然之美(也可称为自在之美);

                二为生活之美(也可称之为实用之美);

                三为艺术之美。
      自然之美,如山川,如大海,如林木,如花鸟,如人体。。。
      生活之美,如房屋,如衣饰,如美味,如车马,如器具。。。
      艺术之美,如音乐,如舞蹈,如雕塑,如书画,如诗文。。。

2自然之美是天作地合的结果,是人力所不能及的美。
      艺术之美是灵魂的歌唱,是独一的,是不可以复制的美。
      艺术之美是少数天才创造的美,
      生活之美大众创造的美。

      艺术之美喜欢孤独,生活之美喜欢普及。
      艺术之美是阳春白雪,生活之美是下里巴人。

      生活之美一旦达到了极致,就成了艺术之美。
      艺术之美一旦普及到了大众,就成了生活之美

3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这样一道两难命题:是追求生活之美,还是追求艺术之美?
      大众需要的是生活之美,而少数艺术天才们追求的是艺术之美。
      中国的文字改革,说到底是建立在实用意义上的,秦篆、汉隶、唐楷,馆阁体,简化字,汉字每一次改革都是从高端走向普及,从繁复走向简洁。这种改革从本质上无疑与艺术的规律背道而驰。然而,就在这一次次看似与艺术规律背道而驰的改革中,我们祖祖辈辈的艺术天才们,总会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无限的艺术创造,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这是中国艺术天才的骄傲,也是东方文化的骄傲。

     三。中国的书法史,说到底是一部中国的思想史。


1中国书法艺术最灿烂的年代应该是在秦朝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时期。秦以前的书法,没有藏锋露锋之说,没有谋篇布局之法,汉字的书写完全是随性而为,随心而为,甲骨、钟鼎、石鼓、篆籀、蝌斗、鸟虫,五彩缤纷,争艳斗奇。尽管当时没有留下任何书法家的名字,但那些千古不朽的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世间。那是一种纯真之美,自然之美,自在之美。那是天成。

2秦朝出了个李斯,他在始皇帝的授意下,与赵高,胡毋敬一起将中国文字统一在秦篆之下,这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扼杀。

3秦篆是秦朝文化的象征。读秦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秦始皇的兵马俑。读单个字的秦篆,像读一个个武士;读成篇的秦篆,像读一群武士组成的方阵。威武,雄壮,严整,肃穆,望而生畏。

4自汉以后,中国文化重新进入了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儒道之争此起彼伏,再加上印度佛教文化的西侵,使本来就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愈发显得波澜壮阔。

5晋唐期间,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国书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汉隶,章草,唐楷,狂草,高峰迭起,各领风骚。

6晋唐书法是晋唐思想文化的结晶。
      楷书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不管是颜真卿,是欧阳询,还是柳公权,均如朝堂上的群臣,按部就班,正襟危坐,仪表堂堂;草书则是道家文化的象征,犹如行空的天马,凌云的鲲鹏,独往独来,遨游于天地之间;而行书则基本上属于佛教文化的象征,平易,祥和,神采飞扬,如普度众生的菩萨,为万民所敬仰。

7晋唐之后,中国书法无高峰。
      晋唐之后,做楷书的,没有人超越唐楷;做隶书的,没有人超越汉隶;做行书的,没有人超越二王;做草书的,没有人超越张旭,怀素。

8晋唐之后中国书法无高峰的原因在于晋唐之后中国思想文化无高峰。
      晋唐之后,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儒佛道三分天下,此间虽然有一些此消彼长的争斗,但三分天下的格局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东进,大革命浪潮的兴起,中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场空前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场洗礼尽管来势凶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但风雨过后,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审美理念并没有随着革命风暴的君临而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风雨过后,中国大地依然是儒佛道的天下。

    四。挑战与机遇


1中国文字书写实用性的功能正在淡化。
      勿庸讳言,中国文字的首要功能是记事,因此中国文字书写的首要功能是实用。从篆到隶,到楷,到现代的简化字,中国文字在实用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要实用,就要求简易,要求通俗,同时也要求美感,于是便产生了书法艺术。旧时的中国,汉字的书写是文化人的第一道门槛。如果一个人的字写不好,不用说考不上秀才,举人,状元,就是写信,也会觉得脸红。一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机关,企业科室招工还都愿意招个写字好的。否则,上报个材料,报表,起草个文件,叫人怎么看怎么别扭。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日渐普及,字写的是否好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键盘一敲,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就连学生上学也开始用电脑作作业了。这就不可避免的使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日渐淡化。这种淡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来说,形成一场巨大的挑战。

2书法艺术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书法艺术品也逐步登堂入室,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门类之一。于是,各种书法名家、大家、大师满天飞,各种书法展览、评奖的广告充斥在各种书刊杂志上,各种教授书法技艺的学校,培训班遍地开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书法热。这种空前的书法热,不管其副作用有多大,但是站在整个书法史上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催生书法艺术产生新飞跃的巨大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希望与绝望并存。
    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以及我们的下代人身上,不知不觉的落上了一副重而又重的担子。

    五。为谁而书

    作书作画,都有个服务对象的定位问题。有的人是为富人而作,因为富人有钱;有的人是为权力而作,因为权力有权;有的人是为展览,为出书而作,因为展览出书可以出名,而那个名既可以换权又可以换钱;有的人是为百姓而作,因为百姓有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还有一种人,是为自己的心灵而作,因为人的心灵有时是需要哭泣的,有时是需要自语的,有时是需要起舞的,有时是需要歌唱的。


    人们大都知道为他人作书作画是一种服务,而很少有人知道为自己的心灵作书作画也是一种服务;人们大都知道为他人作书作画可以得到酬劳,而很少有人知道为自己的心灵作书作画也可以得到酬劳。为他人作书作画的酬劳是名、利、金钱和友谊,为自己的心灵作书作画的酬劳是一片宁静,祥和,广阔无边的天空。人们大都知道为他人作书作画可以加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而很少有人知道为自己的心灵作书作画也可以加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这是因为:
    人心都是肉长的。
    一人心和而万人心和。
    一人心通而万人心通。

      六。古人之心了不可得


        
研习书法的人大都知道要师法古人,但我们究竟应该师法古人的什么东西,就众说纷纭了。
        
有人说要师古人之迹。
        
有人说要师古人之心。
        
也有人说应该心迹同师。
        
我们真的能够心迹同师吗?
        
我想:很难很难。


        
古人留下来的诸多书法珍品,只能说明古人曾经达到的高度,而绝不是古人书法艺术的全部。就像照片。我们看到了南极的照片,不等于我们就到了南极。要想了解南极,是要亲自到南极体验的。
    古人所留下来的诸多书法理论,至多是他们曾经一度走过的路标。而路标绝不是路。路是要一步步的亲自走过去的。


        
古人之心了不可得。
        
了不可得。
        
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释迦牟尼才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文字不能够表达语言。
    语言不能够表达思想。

    思想是浩瀚的海,语言是海面上的浪花,而文字,顶多是海面上飘来荡去的风。

    八.道亦可言

        
说道不可言,是指道的真正玄秘之处妙不可言。但通向道的路还是可言的。否则,释迦牟尼就不用苦心讲经40多年了,老子就不用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了,庄子就不需要讲他的逍遥,孔子就不需要讲他的仁义了。


        
文字上的道,只是一张地图。我们要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希望有一张非常实用的地图。地图不是那个地方,但有了这张图总比没有这张图要方便的多。文字上的道,只是一个路标。路标不是路,但有了这个路标,我们就不至于走错方向。

    九.中国书法理论的悲哀

    中国的书法理论,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单纯讲法的怪圈。
    执笔运腕,藏头护尾,谋篇布白、永字八法,等等,等等。
    这都是法而不是道。
    这些理论只能算是在追求一种实用的美,一种普及的美,一种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的美。而绝不是艺术上的美。
    艺术美讲的是心的吟唱,是超越,是天马行空,是唯我独尊。

    也不是没有人讲过书法中的道,孙过庭讲过,苏轼也讲过,很多人都讲过。讲过是讲过,但讲道讲的太少,又太笼统。讲过之后,很快就被那些讲方法的理论淹没了,被人们淡忘了。
    这是中国书法的悲哀。

    十.道是什么

    儒家们说:道是心源,是天人合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道家们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佛家们说:道就是自性
    惠能在《六祖坛经》中说:人生在世,身体是座城堡,眼耳鼻舌是城门,人心是土地,自性是王。世间尘劳自城门入,遮蔽的土地,王就睡着了。性在王在,性去王无。”

    十一。悟

    1
欲觅书法之道,贵在一个悟字。
     修佛有顿悟和渐悟之分。
     研习书法也有顿悟和渐悟之分。
     渐悟是顿悟之基,顿悟是渐悟之果。
     渐悟是量变,顿悟是质变。
      渐悟是步步登高,顿悟是豁然开朗。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