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关于书法与中国画血脉关联的思考(张风塘)

关于书法与中国画血脉关联的思考(张风塘)

法与中国画血脉关联的思考

           张风塘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

    万岁古藤,蒙茸其上。用这句话形容吴昌硕先生的书法线条,不为其过。如果是这样,那么蒙茸其上的是指什么呢?是久积的苔痕、是岁月的风霜、是经年的伤痛、是笔墨的华滋?都是,都不是。它应该是指人的智慧与学养。这蒙茸其上包含了一位金石书画家的全部生活的经验与历练。

张风塘:“泰业昌盛”48X180CM



    就是这一根书法的线条,传承了中国书画的血脉关系,挟带了天地间的精神、气质、神韵,也纠结了中国文人的思想情绪,然后缭绕到书画同源的论点上。黄宾虹先生曾说:“国画中的用笔、用墨,皆从书法中来。”这也应合了古人“书画同源,笔不二致”的论述。所以说,一位中国画家,必须把书法看做是绘画创作中的第一要务,也是必修之课。

    近几年来,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对中国画中的书法用笔,有些关联思考。如果笔不中正,就会僵硬板结。作画用笔要中锋行驶,达到力透纸背。行笔过程要平心静气,起止分明。起伏变化,自然灵活,筋骨相连。现在,很多作画者,用笔不分轻重,一往直前,如火棍截地,生硬呆滞。中正用笔,能使气韵藏于笔墨,能带飞雨变化,山气动向。如果笔不刚健,就会勾勒无力,山石树木就会缺少浑厚之状。必然出现山之欲倾、树之欲歪,让人有病入膏盲的感觉。古人说的“锥画沙”全凭笔力钢键,只有笔势纵横驰骋,才有气静神闲之妙造,从而笔下的山体树木,刚正博大,华冠参天,浑然一体。如果笔不圆转,行笔就会出筋露骨,刺人眼目,所作画面,生硬冷涩,拒人于千里之外。中国的书画,最讲究用笔含蓄,绵里藏针。含蓄之意须在行笔过程中,圆转自如。圆转自如,须靠运气和腕力相助。如果笔不沉着,就会难见虚实。沉着之笔,须靠积勤累功,长时间的悬笔磨练而来。否则,下笔浮躁,慌乱一团,难生虚实之气,至使画面丧失气韵。如果用笔沉着活泼,随笔生发,随形取象,就会让笔墨痕迹尽显自然机趣。

    用笔的优劣,决定于画面的点线质感。一幅好的山水画,是用无数的点线勾勒、点染、皴擦而成。点的质量,全从笔触的按压弹跳动作中得到。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道:盖吾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然线由点连接而成,面由点扩展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故点为一线一面之母。还说:“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虽人,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严肃下笔之意,就道出了用笔的质量问题,深一步讲就是笔有“法”。“法”即为法度,也应合了黄宾虹先生倡导的五笔法“平、圆、留、重、变”。如何将“五笔”之法畅行自己的笔下,值得每一位从事中国画的人去潜心研究,真的作为日“课”去对待了。

    当代画坛,创新之风不断,叫嚣呼东西、龇牙又咧嘴,把败笔视为神明,把拙劣唤为风格,让众多习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想从根本上摒除此种风气,必须看重书法的用笔,静下来,寻根求源,日积月累,定会笔底生风,山川气象跃然纸上。

TOP

当代著名的中青年书画家张风塘

当代著名的中青年书画家张风塘

   张风塘字法舜,号种竹者。当代著名的中青年书画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现供职于青岛市文联,负责青岛美术家协会的驻会工作,任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上升的太阳》,散文集《我的家园》,艺术评论集《半亩塘随笔》。
    作品参加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情况如下:

全国第四届书坛新人新作展(获奖)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届楹联展(获奖)
全国第五届楹联展
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展
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
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获奖)
2008年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9年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
感恩重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全国美展
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

    本人先后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展览活动,作品被数十个境外机构收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