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书法构图之我见

书法构图之我见

书 法 构 图 之 我 见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我从事书法几十年来,经常听到人们对书法的各种理解。我认为:无论书学界或书法界,最重要的几个问题没有解决,于是必然造成这样的局面:在书法审美方面,既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在艺术创作实践方面更没有能够使作品产生意境的正确方法!中国人居然没有能把书法讲清楚,于是在老外们也就不可能知道书法的真正价值!可见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才使我们中华文化无法在世界上获得应有的地位!


      现在就我多年的研究谈谈对书法的认识。
      中国书法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是哲学的艺术,因而是一切艺术的灵魂——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当然不象绘画那样容易被人读懂。关于此,唐代的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得很清楚:“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浮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乐、无形之象!”


      这里的意思是说:玄妙的意象,来自于书法家对事物的悉心观察思考与提炼;深刻的内涵,隐藏于看似平常而纷纷纭纭的大千世界;怎能是通常的信息语言所能表达,也不可能是运用通常的研究方法所能解释。如果不是具有特别的大智慧,决不能随意的议论书法特有的内在本质——它是没有声音但却胜过具有声音的音乐,它是表面看不到形象却又胜过那些能看到形象的非凡形象!

      我写的《中国书法构图学》虽然系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理论上解决问题,实践上还需要一段过程。更何况这个内容是书法的关键内容。学术的关键内容往往不是能在短时间内被多数人把握的。这里更要着重注意的是:

      书法的象外之象,即:书法创造的非凡意境,我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强调的就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相通。

      很多人片面关心笔法问题,认为笔法是书法的命脉,这毫无疑问走入了歧途!孙过庭认为:谁能够以书法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谁才有可能步入书法的殿堂(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书谱》)就书法的墨象而言,在一幅作品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有效利用空间实施造型,这在整体的书法构图(创作)战役来说是战略问题,是决定性的问题!至于笔法,只不过是配合战略目标所实施的战术手段而已!难怪无数人梦想着登上书法艺术的殿堂但却因此而不得门径!

      书法的构图问题是书法艺术从理论到实践最为重要的重大问题。书法构图学理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此种特殊艺术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形式这两者的问题、如何研究书法艺术的审美问题、如何进行书法艺术的表现问题。

      中华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如果你真的能够把书法搞懂,那你也就真真正正地搞懂了中国文化。书法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非凡艺术。这门艺术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他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处处体现中华民族深刻的思想内核。

      中国书法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国书法的构图问题。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说,如果这门艺术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那就既无法正确理解书法的美,也无法判别什么样的作品是真正的好作品。与此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必然反应出来。没有指导艺术实践的理论,这样的艺术实践无疑就成为一种没有规则的实践。

      通常所说的作品,实际就是指艺术创作的产品。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并不是什么产品都能够称其为作品的!尤其在书法领域,没有达到相关艺术标准的产品只能叫做废品或写字、练字的作业。如果无法分清此中的差别,我们自己就把书法这门神圣的艺术玷污了!

      从书法创作的实践上说,如果没有关于书法构图的科学法则与手段,人们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标准。你这样说,他那样讲,作为国学之精髓的书法,竟然没有个标准,成何体统!难怪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没有地位!

      只要提起书法,我们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巨匠与众不同的独有形象。难道我们中间有谁曾经见过他们吗?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都是我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的书法构图特色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气质风范与独特形象,这样的形象具有超乎想象的艺术魅力,同时又有超越时空的非凡功能,所以能够在人们心中生成深刻的形象,远远超过他们的画像(更多人根本就没见过他们的画像)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中国书法的构图问题、立意为象问题,从表面看似乎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突出和明了。的确,因为书法是运用汉字──这个既抽象且特殊的材料来进行艺术表现的,于是这样的特质就决定了书法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特殊性。其抽象性决定了其内在的构图规律不易被发现,而其特殊性正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内容。



      研究绘画的人都知道:绘画的首要任务就是立意。意既立,就必然要先行设计为象的问题。也就是在作品画幅之内,着重考虑和谋划山石放在哪里,人物置于何处、云气瀑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占位空间、形边设置、角度安排等诸多方面的构图因素。这种过程必然是在创作之初,是实施笔墨造型之前决定性的一环。           

      其实,书法的创作过程也是一样的:要运用空间实施构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立意问题。相应的,立意之后,作品构图的具体实施要依靠为象、象与象的有机配合来完成总体的艺术构图。它直接关系到书法作品构图的大势、大面目、大格局问题,关系到作品的意境问题,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审美与创作中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经常见到不少人在临习古人法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每次作书的时候对于个体造形(单字)仔细看时,仿佛个个(字字)标准,刚劲潇洒。但只要放眼于通幅构图整体看时,造形与造形之间或相互独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或相互排斥;水火不容,毫无联系,从而显得零乱无致、缺乏书法作品应有的和谐。

      清代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晚年住在济南,那里的人们都知道廖先生很会写字。友人就问起何绍基,“你认为廖先生的字怎样?”何绍基笑笑回答说“廖先生只会写一个字罢”。友人不解地问:“此话怎讲?”何绍基笑着回答说:“他的每一个字都很好,但多个字便不成篇章”。

       古人虽然能察觉到此中的道理,但终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于是只要谈到这样一类的问题,所出现的词汇不是章法就是篇章,或者是所谓布局、计白当黑等等。可见这些说法过于抽象,过于含混,因此无法解决书法审美与创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大都看到过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如果从这篇题词中拆出某个造形(单字)来看,似乎每个字写的都不够美,而当我们放眼全局进行总体审视时就会发现,通篇作品则会给人以大气磅礴,浑然一体的美的感受。博大雄浑中透露出鲜明警醒和闪亮的美感意韵。再细看每个造形(字)时,才真正体悟到每个造形的妙处,令人感到处处精妙、韵味无穷。这篇题词虽然仅有七个造形(字),但却因为构图经营的成功令人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其中的每一笔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每个造形(字)都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构成了书法构图全局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应该看到:中国书法美学,在艺术造形中,从理论到实践,最为重要的一课,便是书法构图学。

      书法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在构思与构图的过程中却根本不是抽象的。所不同的是,构思过程在书法家的大脑中进行,构图的过程则是作者把自己的意象转移在创作所需的物质材料上进行。构图过程的实质,就是我们在物质材料实施创作的全部过程。构图就是把构思过程所思考、设计、经营的全部内容和结果从大脑里转移到物质材料上,从作者本人能够看到的“意象”转化为其它人也能够看到的具体“墨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从作者进行艺术构思开始,直到实施构图步骤的完成,正是一幅书法作品从始至终的全部创作过程。一件作品成功与否,在具备了点画、结构(指一字的造形,也就是构图的细部)功夫的前提条件下,构图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成败的决定性的因素。构图的意识、方法、构图的技巧、以及围绕构图所运用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这件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雕塑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这是很精辟的看法。

      书法与绘画虽然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的共性在这里十分明显: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就是对作品的神韵──意境的追寻与体现,意境能否得到体现以及体现出怎样的意境,都是由书家具体构图所决定的。书法既是哲学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哲学,书法时时处处强调变法。变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要达到笔笔变,字字变,时时变,处处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则生,滞则死。

      太极的基本运动就是变,这也就是质量之变,这就是所谓造形的“分合”、“奇正”以及“虚实”的种种关系。也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讲的那样:“无形。至于无形”,这也就是说:作战的方式一定要灵活机动,要达到时时变化、处处变化。当变化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令人看不出行动的规律,这是真正高深巧妙的变化。古代绘画大师“八大”、石涛就是从“有形”的变化达到“无形”变化的最高境界,而历代书法大师的法书杰作,无一不是“至于无形”的典范。

      中国书法构图学的内容极为丰富。从立意、为象到格局,从局部构成到大势的置陈,实际上是涉及到全部创作过程的一个系统工程。中国书法构图学解决了构思与构图的辩证法,是解决书法内在与外在、内涵与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论。

       现在就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进行分析,我们自然就会懂得书法构图学所提供的科学方法。

       在任何艺术的表现中,都必然有典型与一般的对比关系。书法更是如此。在这里,我仅仅把主要的典型墨象以红笔圈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方便地得出一个结论:《兰亭序》的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如果没有这些典型与一般的对比变化,那样的艺术效果也就谈不上了。典型就好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斗,是很突出的形象,是离我们很近的形象!



    我们只要把每行造型的中心进行连接,就能得到这些曲线。直线代表静止,曲线代表动感。你看到直线就会认为风平浪静,所以水面不会有涟漪。当你看到曲线时,自然就会感到有风,它的推动就使水面产生波浪。我们通过这些曲线不仅看到波浪的起伏,还从墨象造型疏密的变化中受到鼓舞和感染。

    我们如果把典型进行连接,就能获得这样的图示:若干多边形的组合与联系真是妙不可言!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动感的源泉,还在视觉上引领我们进入生命韵律的互动与共鸣!这种节奏来自人类自身的存在,这就是杰出的书法作品生命意象的充分体现!

       关于典型与一般的关系,我们知道:典型与一般之间是相互对比、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立统一关系。典型除了在墨象方面具有突出的密度以外,还在空间占有方面具备优势;所以,典型出现的地方以及周围就会有较为突出的空间,这样就为疏密关系的营造奠定了雄厚基础。具备这样的特点之后,也就给墨象的一般形象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典型周围的那些一般形象由于线条鲜丽、空间占有采取无处不有的特点而发生,于是就营造出与典型之间处处区别又处处联系的妙意!此种万千妙意在我们细细欣赏作品时,往往发挥并展示着极其错综复杂的内涵!

    书法作品的精采,还来自无数奇特造型的组合!通过这里的造型分析里我们看到,只要把造型的外部进行连接,就能清楚地看到书法的丰富内涵还来自“各自成型”的复杂对比。就连印刷出来的汉字都不会是“方块字”的组合,更何况此种非凡表现来自书法家的创造!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动态因素,我们才会营造出精彩绝伦的妙构——成为通向茫茫宇宙的妙音!

      只要有了科学的方法,任何复杂的事物其内部规律都会被我们把握。而当我们把握了此中规律时,才可能利用这些内在规律进行美的创造!

       篇幅所限,我在这里只能以最少的文字进行介绍。不过,只要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对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再回过头来看待每件作品时,就不会是开始时的那种感受!如若不信,我们就此重新回过头来把《兰亭序》进行回顾吧!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