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江苏寺庙--南京宏觉寺

江苏寺庙--南京宏觉寺

南 京 宏 觉 寺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宏觉寺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镇祖堂山,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初名“佛窟寺”,后称“弘觉寺”。清代为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宏觉寺”。宏觉寺背依牛首山,面对云台山,左右群山环抱,地理位置绝佳。山南麓就是目前江南地区最大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   


  宏觉寺所在的祖堂山,有着漫长的建寺历史,历代多有名僧名寺在此,唐以后尤盛。祖堂山在牛首山南。因南朝在山南建有幽栖寺,又名幽栖山。唐初。佛教禅宗支派传人法融禅师驻锡于此,开宗立派,史称“牛头禅宗”,幽栖山遂成牛头宗祖天下大造佛寺,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行下效,所以徐度不仅在牛首山建寺,“仍以余资集录佛经道书、内外诸史、医方图录,凡数千百卷,总之七藏奉之”。致使佛窟寺建筑堂皇,典籍众多。名声大振。

  此后历代均有增制,寺名亦经常更改。唐朝时曾名长乐寺、福昌院、资善院。大历九年(774年),“代宗因感梦,敕修七级浮屠”,即命人在牛首山西峰建筑一座七级宝塔,高耸云霄,后人称为“唐塔”。南唐时,后主李煜改寺名为弘觉寺。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改称崇教寺;不久,又建造一座五层高的方形辟支佛塔,后代称为“宋塔”。

  明朝洪武初年,仍名佛窟寺;正统年间,更名弘觉寺。当时的佛寺,规模宏伟,香火旺盛。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人们进了山门,缘坡而上,即为金刚殿五槛;左右两座碑亭。相对而立;殿后有石阶百级。陡峭严整,称白云梯;白云梯上为天王殿三槛,再上为大雄宝殿七楹,前有石栏围护,下有银杏一株。围逾二丈,浓荫蔽日,郁郁葱葱。寺内其他主要建筑还有观音殿、轮藏殿、后佛殿、伽蓝殿、祖师殿、卧佛殿、文殊殿、辟支殿、弥勒殿等各三槛,方丈室十四槛,公学二大槛,斋堂五大楹,唐建舍利塔七级,宋建五级方塔一座及僧院五十四房,寺基周围共长二十一里三十步。明代盛时豢《牛首山志》更记述说:“寺之前后殿宇内,诸佛菩萨,庄严端好,皆前朝时雕塑。其缨络幢幡,炉瓶几杖,决非诸山可及。”在明代,弘觉寺“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为圣道场地”。

  佛窟寺,千百年来,一直是南京城内善男信女、达官显贵烧香礼佛的重要去处。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也游兴勃发,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词华章。如唐代诗人韦庄《游牛首山》诗云 :

牛首见鹤林,梯经绕幽岑。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明初大臣胡广随同皇帝游览牛首山佛窟寺后,亦有《从游诗》云:

晓从凤辇出龙关,偶筑牛首其跻扳。
南唐古寺留碑在,西竺高僧振锡还。
百丈崖龛过鸟雀,半空钟鼓隔人间。
暂游已觉尘缘息,到此万知佛屈用。

  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皇帝名字弘历之讳,将弘觉寺改名宏觉寺。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巡游,亲自为宏觉寺佛殿题写“万法皆如”匾额。宏觉寺在清代咸丰年间遭兵火焚毁,后虽稍加修葺,规模已大不如前,但七级宝塔及庙门外相传为法融和尚手植的一株银杏树犹存。


        民国期间,宏觉寺又更名为普觉寺。著名学者朱楔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两度探访佛窟寺旧迹,当时古寺“仅余大雄宝殿,佛龛尘封。荆榛塞途。寺右有杏花数十株,花事已闲,古寺无人,纷纷自开自落”。抗日战争期间,古寺又遭日本侵略军兵火焚掠,除宝塔孑然孤立外。其余寺庙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1993年5月,由南京栖霞寺震寰法师提议,经江宁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南京市佛教协会礼聘九华山观音峰宏成法师主持复建宏觉寺。1994年以来,先后募集资金3000余万元。陆续修建了部分庙宇殿堂。现任住持宏成法师,安徽无为县人,18岁在九华山天台道僧洞剃度出家。

  1984年曾主持募化修建九华山观音峰禅寺,历时10年,历尽艰辛,终使玉宇重光,功德圆满。他接任宏觉寺以来,更是多方奔走,呕心沥血。目前,复建中的宏觉寺已初具规模,飞檐翘角的殿堂,妙相庄严的佛像,殿宇参差,梵音隐约,令人浑然忘俗。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