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生 书 画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赵立军编辑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
.
养生书画概念由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赵立冬创意提出。。
我国文字的雏形源于上古,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发展史,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确立是在汉代。从历代书法家生卒年表来看,他(她)们逢世时大都意气风发,童颜常驻,神采奕奕,长寿永年。钟繇80岁; 欧阳询85岁;虞世南81岁;禇遂良74岁;贺知章86岁;张旭80岁;颜真卿77岁;柳公权88岁;陆游86岁;文征明90岁;董其昌83岁;傅山86 岁;朱耷82岁;郑燮73岁。刘墉86岁;包世臣81岁;何绍基75岁;吴昌硕84岁;齐白石95岁;于右任87岁;张寒杉88岁;叶恭绰88岁;章士钊 92岁;沈尹默89岁;马叙伦86岁;郭沫若87岁;刘海粟99岁;沙孟海94岁;许德珩100岁;赵朴初93岁;启功 93岁。
。。
谈到中国绘画,我们首先想到南朝时期谢赫德《古画品录》一书,关于绘画的要点“六法”:1、骨法用笔;2、应物象形;3、随类赋彩;4、传移模写;5、气韵生动;6、经营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物象形”、“气韵生动”、“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的完成。使手、足、头、脑、身、心、血脉得到锻炼。书画艺术的学习不但可以消遣,而又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使自己身心得到锻炼,达到身心健康长寿,投身于此种愉乐,重在参与,不在于作品的好坏,而在于自己身心素质得到锻炼,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也!
。
书画延寿功能
。
大家知道中国书法和绘画源远流长,闲情逸趣,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锻炼身心。这是历来书画家们多寿的原因,让世人所瞩目的。自古以来,我国众多的名人和艺术家,大都做到“以书为乐”“以画寄情”,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就是形神兼并,心驰神往,气随心转,波浪走势:这就是今天讲的书画养生之道的总体印象和特点。上海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寿臻110岁)在102岁生日时,有人问及他养生秘诀,苏老笑曰:“惟书法而已。”因为练书法必须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在入静的境界里抒情画意。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学书。不同书体的练习和创作对人体有不同的好处,对身心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练作用。如练楷书可以去烦恼,练隶书可以使人恬静,练行书可以使人产生激昂之情,练篆书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练书法能治百病,五脏六腑气郁相通也,因其能让人专心致志、调息凝神的运动,是调节人体机能的好方法,它能使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古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里说的“收视返听”和“绝虑凝神”,是指习书者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在姿势方面他说:“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镫”。这“肩平”“身正”“手抱”和“足踏”,都是有利于身体正常发展的,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保持体质正常不退化的锻炼。 当今著名名书画家刘海粟自幼到老,一生都在书画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心理得到净化,筋骨得到锻炼。刘海粟十上黄山,洞察大自然的神韵,为黄山创作出大量的杰作。他回顾80年来艺术生涯时说:“作书作画,养气健身,确有延年益寿之功,书画创作与一切劳动一样,都有先经过一段‘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阶段。”寥寥数语,道破书画家养生长寿之秘。
。
书画药理功能
。
书画不仅用以养生养心益寿延年,而且亦可疗疾治病呢!宋代著名词
曾患肠胃病,久治不愈。好友高仲特地带来一幅珍藏的山水名画给他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作的《辋川图》。高仲说:“你经常看这幅画,病很快就会好的。”秦观半信半疑,便让家人挂于卧室,每日细细观赏。每当他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辋川别墅图时,就仿佛离开了病榻,进入了那迷人的画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森林中的婉转鸟鸣,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好不豁达。经过十日的“画中游”,秦观食欲增加,肠胃病逐渐好了,这就是心气怡情养生技巧。
。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隋炀帝曾多次病魔缠身,御医百药无效之时。偶遇一位民间名医莫君赐应召进宫给他治病。诊断期间给他开了个方:并送来两幅画让其观赏。隋炀帝令人挂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磅礴,只见雪落乾坤,漫天皆白。隋炀帝看得入迷,顿时觉得心脾凉透,积热消退。另一幅《梅熟季节满园春》,满枝熟透的梅子,隋炀帝看后顿时满口生津,垂涎欲滴,口干舌燥逐渐消失。于是每日反复细细观赏,犹如进入画中,忘却了病痛。就这样,半月之后,隋炀帝的病竟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意到心连,心情养生之秘绝。
。
现在一位著名工笔画家俞致贞一次患感冒入院治疗,用药几天均无效,照样气喘咳嗽。后来叫家人拿来笔和画夹,他对着院里的花卉勾起白描。俞老面对芳草鲜花,精神集中,用意又用力。大概由于通经理气的作用,一日后,病情大有好转,两天后出院,画工笔画是一种很好的怡情养性的最佳养生办法,静态养生、运气疗病、修身养性,能让你的心情舒畅、怡然自得也。
。
我国有位著名油画家罗工柳教授60岁时患淋巴癌,被医院判为“死刑”。可是画家先生仍求生欲望强烈,不想死在北京,便千里之外找一个海岛隐居下来,每日提笔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病情大有好转,回北京一检查,癌瘤消失。先生高兴地说:“是中国书法救了我!”书法对人体的五脏六腑调养尤其重要,运其气,养其神,修其心,是修身养性静态养生之佳法!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古今无数书画家以毕生精力“养气铸魂,立象尽意”,并延年长寿。如近代的齐白石(95岁)刘海粟(100岁)苏局仙(104岁)孙墨佛(105岁)等书画大师为书画养生树立了楷模。
。
书画五君子
。
画界称之为“五君子”的梅、兰、竹、菊、松来讲,就有深谙书画艺术的权威医学专家从祖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探究过其中养生之奥妙。用传统国画之法画“五君子”,相当于中国传统医学上的五剂处方,可收到养心、安神、明日、理气、宽中、调理脾胃、增进饮食,乐以忘忧、健康长寿的疗效。
。
画梅。
画兰。
画竹。
画菊。
画松。
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养生与书画艺术中,汲取有益于时代和社会现实需要的精华,为人们怡性养生、书画创作服务。历代书画理论精深,但研究养生与书画关系的篇章较少,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发掘。我们每个有志于养生与书画艺术的人,应该淡泊名利,远离物欲,坚守道德,抱朴归真,摒弃迷信色彩。养生和中国书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互相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逐步嫁接形成养生书画艺术。千百年来,许多书画学人将养生与书画艺术相互融合,取得身心怡悦、延年益寿的功效,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
(“书画养生、书画延年”滴水草堂公众平台(微信号:dsctsh)
不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书画名家,而且传播健康养生知识,
“养生养心益寿延年”让书画朋友意气风发,童颜常驻,神采奕奕,长寿永年。)
欢迎光临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