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江苏寺庙--南京清凉寺

江苏寺庙--南京清凉寺

南 京 清 凉 寺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清凉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南麓,是南京最悠久的梵刹之一,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 ——法眼宗的发祥地,前身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三年(921年)权臣徐温始建的兴教寺。

清凉寺现存清代山门

    南唐圣元元年(937),南唐烈祖在此避暑纳凉,改寺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石头山从此时起又称清凉山。此后,该处成为南唐宫廷的避暑之处,后主李煜更与清凉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内避暑宫的匾额“德庆堂”即为李煜亲题。
寺内原藏有中主李景的“八分书”、画龙名家董羽的龙及书法家李宵远的草书等三件艺术珍品,被称为寺中“三绝”。寺门外有南唐中主李景保大三年(945年)由僧人广惠挖掘的古井一口,称南唐义井,又称保大泉。寺僧常饮此水,虽老却须发不白,故又名“还阳井”,旧有“老不白头因水好,冬犹赤足缘师高”之誉。寺后山顶,南唐时期曾建翠微亭,又名暑风楼。

    清凉寺又是南唐重要宗教活动场所,著名僧人文益长期居住在寺内,被中主李璟封为法眼禅师;他创建的佛教宗派即为法眼宗,是禅宗南唐的五支派之一。其禅学思想及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初步恢复的清凉寺大殿外景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幕府山清凉广惠禅寺迁此,后屡废屡建。到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由周王朱棣重建,改额为“清凉陟寺”。该寺当时规模甚大,基址占地二十亩。寺内建筑有山门三楹、天王殿三楹、佛殿五楹、伽蓝殿一楹、祖师殿五楹、毗卢殿三楹、另有方丈室八楹及僧院九房。

    太平天国时期,清凉寺的建筑大多毀于战火,山上树木也被砍伐一空。直到清代未年,才稍有恢复,但规模已大不如前了。清凉寺是南京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清凉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自战国以来,沧桑变幻的历史孕育丰富多彩文化,东吴的“驻马坡”、南唐的“清凉寺”、“还阳井”、明代的“崇正书院”和清初的“扫叶楼” 等古迹景点,均呈现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打造公园特有的文化品牌, 近几年,陆续复建了“清凉寺”、“清凉兰苑”、“武侯驻马遗址浮雕”、“石文化展示区” 以及金陵名人艺术馆即“ 李剑晨艺术馆 ”和“ 魏紫熙艺术馆 ” 、“清凉山89号公馆楼”(白崇禧故居) 、“清凉山公园观赏园艺区”等多处现代人文景观,使传统人文景点与现代人文景点相互交织。听说公园还将拟建“驻马坡文化广场”,恢复建设“扫叶斋”餐馆、“武候别苑”和“清凉台(观景台)”历史景观。改造建设后将成为清凉山景观亮点,古今文化一脉相承。

供僧人居住的五间瓦房及唐代还阳井

        历史上的清凉大道场,宏伟壮观。然由于时代变迁,清凉寺屡经废兴,现存建筑为清代山门和九十年代从中山南路搬来的殿堂一座及五间瓦房。近年来,南京市宗教局、南京市佛教协会与南京市园林局、清凉山管理处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现有的这座殿堂及五间瓦房交给佛教界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

    清凉寺现有殿堂一座、瓦房五间,总建筑面积约为五百平方米。大雄宝殿和五间文革前的房屋,虽然受南京市文物单位保护,但由于年久失修,屋面出现大面积渗雨,屋椽和后屋檐口部分朽坏、脱落,屋面凹凸不平。

南京清凉寺主持理海法师

    理海法师,1994年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到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任教。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佛教教育事业奉献自已的才智,为佛教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僧材。并曾多次出访海外,加强佛教学术交流。现任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等职。

TOP

发新话题